-
司马彪
司马彪(?-306年),字绍统,河内温县(今河南温县)人,西晋史学家、文学家。乃晋高阳王司马睦长子。自小好学,然好色而不得为嗣。后折节改志,闭门读书。晋武帝时,任秘书郎、秘书丞、散骑侍郎等职。曾作《九州春秋》,记述东汉末军阀混战。又因东汉史籍记述繁杂,汉安帝、汉顺帝以后史事亡佚颇多,汇集整理群书,著成《续汉书》80卷。另有《庄子注》21卷,《兵记》20卷,文集4卷。均佚...
-
古代圣贤的故事--火神祝融
古代圣贤的故事-火神祝融 火神祝融、亦名祝诵。祝融为古皇之一,汉武帝祠堂画像,伏羲氏下为祝诵氏,题字云:「祝育氏无所造作,未有嗜欲,刑罚未施。」路史禅通纪云:「祝诵氏一日祝龢。 祝融氏, 是中国两大族群[神农· 黄帝]的祖先。 (资料来源:石工坊雕刻) 祝融氏,沃土荆元人,继古帝轩辕氏[不是黄帝]王天下,年青时候,听说有一位三千馀岁的广寿老人,不耐尘凡,居住在深山颐养,乃前往请教 ; 广寿向他说...
-
古今人物素材100例民族英雄篇
小伙子是典型的“别人家的孩子”——不仅聪明、学习成绩好,1914年就入清华读书,身体还特别棒,担任篮球队长,用今天的话来说这叫“校草”。 还没完!1921年,他居然入选了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,可不是负责甩毛巾的啊!担任的是主力后卫,当年参加上海举行的第五届远东运动会,为中国在国际大赛中获得第一次篮球冠军。 1924年,孙立人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...
-
刘歆
房凤字子元,不其人也。以射策乙科为太史掌故。太常举方正,为县令都尉,失官。大司马票骑将军王根奏除补长史,荐凤明经通达,擢为光禄大夫,迁五官中郎将。时,光禄勋王龚以外属内卿,与奉车都尉刘歆共校书,三人皆侍中。歆白《左氏春秋》可立,哀帝纳之,以问诸儒,皆不对。歆於是数见丞相孔光,为言《左氏》以求助,光卒不肯。唯凤、龚许歆,遂共移书责让太常博士,语在《歆传》。大司空师丹奏歆非毁先 …...
-
刘向
汉兴,承秦灭学之後,景、武之世,董仲舒治《公羊春秋》,始推阴阳,为儒者宗。宣、元之後,刘向治《穀梁春秋》,数其祸福,传以《洪范》,与仲舒错。至向子歆治《左氏传》,其《春秋》意亦已乖矣;言《五行传》,又颇不同。是以扌监促舒,别向、歆,传载眭孟、夏侯胜、京房、谷永、李寻之徒,所陈行事,讫於王莽,举十二世,以傅《春秋》,著於篇。 ——摘自“国学宝典”东汉·班固《汉书》-卷二十七上·五行志第七上/百衲本...
-
公孙龙
生平简介 公孙龙(约前320~前250),字子秉,战国末期赵国人,为名家代表人物之一。名家是活跃于战国中后期,提倡“正名实”学说的流派,即要“正彼此之是非,使名实相符”。名家善于辩论,以进行逻辑分析和探寻思维规律见长,故又称“辩者”,西汉始称“名家”。冯友兰在他的《中国哲学史》中将名家分为“合同异”与“离坚白”两派,前者的代表人物为惠施,后者的代表人物为公孙龙。 公孙龙早年曾游魏国...
-
倪宽
又上表曰:“明堂之制,陛下已发德音,久令详议。但以学者专固,人人异言,损益不同,是非莫定。臣愚以为五帝之后,两汉已前,高下方圆,皆不相袭。惟在陛下圣情创造,即为大唐明堂,足以传于万代,何必论户牖之多少,疑阶庭之广狭?若恣儒者互说一端,久无断决,徒稽盛礼,昔汉武欲草封禅仪,博望诸生,所说不同,莫知孰是。唯御史大夫倪宽劝上自定制度,遂成登封之礼。臣之愚诚,亦望陛下斟酌繁省,为其节文,不可谦拒...
-
伏羲氏
伏羲,神农与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,伏羲氏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之一,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,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,发明创造了八卦,成了中国古文字的发端,也结束了“结绳记事”的历史。他又结绳为网,用来捕鸟打猎,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,发明了瑟,创作了《驾辨》曲子,他的活动,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,也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。传正月十六为伏羲氏生日。 人物简介 伏羲(生卒年不详)...
-
仓颉
仓颉,原姓侯冈,名颉,号史皇氏,相传汉字的发明者,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,俗称仓颉先师 、制字先师、仓颉至圣等,被后人尊为中华文字始祖。 仓颉生有“双瞳四目”,纬书《春秋元命苞》中仓颉“龙颜侈侈,四目灵光,实有睿德,生而能书。于是穷天地之变,仰观奎星圆曲之势,俯察龟文鸟羽山川,指掌而创文字,天为雨粟,鬼为夜哭,龙乃潜藏。”张彦远的《历代名画记·叙画之源流》中解释说:“颉有四目,仰观天象...
-
京房
京房字君明,东郡顿丘人也。治《易》,事梁人焦延寿。延寿字赣。赣贫贱,以好学得幸梁王。梁王共其资用,令极意学。既成,为郡史,察举补小黄令。以候司先知奸邪,盗贼不得发。爱养吏民,化行县中。举最当迁,三老官属上书愿留赣,有诏许增秩留,卒於小黄。赣常曰:“得我道以亡身者,必京生也。”其说长於灾变,分六十四卦,更直日用事,以风雨寒温为候:各有占验。房用之尤精。好钟律,知音声。初元四年以孝廉为郎。...